<input id="sskcg"><dd id="sskcg"></dd></input>
  • <abbr id="sskcg"></abbr>
  • <abbr id="sskcg"></abbr>
    <s id="sskcg"><tbody id="sskcg"></tbody></s>
    <abbr id="sskcg"></abbr>
    <table id="sskcg"><tbody id="sskcg"></tbody></table>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 成語故事

      [復制鏈接]
    31#
    莊重 | 2021-3-9 16:47:05 | 只看該作者


              有關成語“畫虎類犬”的啟示:
            自古以來,不同民族、國家之間戰爭不斷,戰爭中彼此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學習也是本能的生存之道,但是,同樣是借鑒、學習,有的國家、民族就能在借鑒、吸收中得到升華,最后戰勝乃至消滅自己向之學習的對手,而有的國家、民族則畫虎類犬,或者沒有決定意義地、質量性地提高,自己本身也別扭,有的甚至是邯鄲學步,不但沒有學到別人的長處,反而丟了自己的根本,最后自己解除了自己的 武裝,被敵人滅起來更得心應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莊重 | 2021-3-9 16:53: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莊重 于 2021-3-10 22:29 編輯

             

              拼       音:chéng rén zhī wēi  
           釋       義:意思是利用他人處于危難的情形牟取不正當利益。出自《后漢書·蓋勛傳》。             
           成語故事:
           東漢時,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舉為孝廉,當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屬官——長史。蓋勛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hu)管轄,而梁鵠又是蓋勛的朋友。
           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干盡了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鵠的屬官蘇正和卻不畏強霸,敢于碰硬,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鵠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會涉及到高層權貴,連罪自己,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但又吃不準這樣做是否妥當,于是打算去找好友蓋勛商量究竟該怎么辦。
           也正巧,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將要和他商量如何處置蘇正和,并且建議他乘此機會,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勛聽了斷然拒絕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之后,梁鵠果然來與他商議處置蘇正和的事。蓋勛打比方規勸梁鵠說:“喂養鷹鳶(yuan),要使它兇猛,這樣才能為您捕獲獵物。如今它已經很兇猛了,您卻想把它殺掉。既然如此養它又有什么用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莊重 | 2021-3-9 16:57: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莊重 于 2021-3-9 16:58 編輯

             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利用對方的危難處境或者緊迫需要,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而訂立的合同。乘人之危的構成要件有:(1)一方當事人處于危難處境或者緊迫需要;(2)行為人有乘人之危的行為,使對方迫于無奈而與之訂立了合同;(3)行為人具有主觀上的故意;(4)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對自己嚴重不利。
           乘人之危與顯失公平是不同的。乘人之危的行為一般會帶來顯失公平的后果,但它強調的是行為人利用對方的危難處境或者緊迫需要,使其不得不作出于己不利的意思表示;而顯失公平則是利用對方經驗的缺乏而與之訂立的合同。由此可見,與顯失公平相比,乘人之危的主觀惡性較大。乘人之危與脅迫都涉及到一方因危難而作出違心的意思表示,二者的區別在于因脅迫而訂立合同是由于行為人威脅要實施某種行為,使對方出于恐懼而違背自己真實意愿的結果;而乘人之危的行為人只是利用了對方的處境而使其不得已與之訂立合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莊重 | 2021-3-9 17:08:26 | 只看該作者

               

               拼       音:cǎo jiān rén mìng
            釋       義:意為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殘害人命。出自《漢書·賈誼傳》。
            成語故事:
           據《漢書.賈誼傳》記載,賈誼做梁懷王太傅(輔導太子的官)時,給漢文帝上了一道奏疏,名為《治安策》:“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入,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刈)草菅然。”在這道奏疏里,賈誼論述了秦王朝由于實行嚴刑峻法,導致秦二世滅亡的歷史教訓。
           賈誼是漢文帝時的一個著名文人,被文帝召為博士,擔任梁王劉揖的太傅。賈誼就此發了一通議論,他說:“輔導皇子,教他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趙高教導秦二世胡亥那樣,傳授給胡亥的是嚴刑酷獄,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一回事。” 后來,賈誼到梁國上任擔任太傅,悉心輔導梁王。可是梁懷王不慎騎馬摔死,賈誼自感沒有盡到太博的責任,因此終日郁郁不樂,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時才33歲。
           可是,賈誼這段精彩的論述就此留傳了下來。“草菅人命”作為一句成語,也被人們用來形容反動統治階級殺人的兇殘狠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莊重 | 2021-3-9 17:1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莊重 | 2021-3-10 22:27:08 | 只看該作者



            

             拼       音:kè zhōu qiú jiàn
           釋       義: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成語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里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后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么,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后,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涂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莊重 | 2021-3-10 22:2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莊重 | 2021-3-10 22:32: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莊重 于 2021-3-10 22:33 編輯

             

              拼       音:àn tú suǒ jì
           釋       義:指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成語故事:             
           伯樂,原名孫陽,春秋時期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曾經寫有《相馬經》。伯勒相馬的故事至今仍在流傳。
           但是,據說伯樂有個兒子卻非常的愚鈍。據傳說:伯樂的兒子死讀了他父親寫的《相馬經》,去找騏驥良馬,結果,找回來一匹劣馬,根本不堪使用。還有一個傳說:伯樂的《相馬經》中,曾介紹良馬的額頭是什么樣的,眼睛是什么樣的,蹄子又是什么樣的。他兒子把這幾條都牢記在心中。一天,他和伯樂一起去郊游,在路邊看見一只大蛤蟆,便高興的對伯樂說:“爸爸,這真是一匹良馬了!您瞧,它的額頭、眼睛都跟您說的相仿,就是蹄子不大一樣。”伯勒又氣又好笑,只能幽默的說:“這‘馬’好跳,無法駕馭!”      
           這個故事,在唐朝人張焯寫的《朝野僉載》和明朝人楊慎寫的《藝林伐山》中都有記述。因為死記教條,機械地按照《相馬經》去找良馬,結果鬧出笑話來。這就是“按圖索驥”這句成語的來歷。
           那為什么叫“按圖索驥”,而不是“按經所驥”呢?傳說:周穆王有八匹神奇的駿馬,每一匹不僅有一個很高雅的名字,而且健壯不凡,各有特色。有名的“八駿圖”就是后代畫家根據傳說而創作的想象圖。唐朝詩人白居易曾在詩中這樣寫:“穆王八駿八天駒,后人愛之寫為圖。”因“駿”和“驥”都是指良馬,故此有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莊重 | 2021-3-11 09:40:51 | 只看該作者

             

              拼       音:lè bù sī shǔ
           釋       義:原義指蜀后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后用來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成語故事:      
           三國時,蜀國的劉備在駕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劉禪,并請丞相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治理國家。劉禪有個小名叫做阿斗,阿斗當了皇帝后,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著,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可是,當諸葛亮去世之后,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阿斗還自愿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完全忘記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了。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后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么樣!在這里過的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說:“不會呀!在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點也不會想念蜀國呢!”司馬昭聽了以后,在心里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后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的很開心,都忘記要回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莊重 | 2021-3-11 09:42:43 | 只看該作者



               

                 樂不思蜀圖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微信登錄 手機動態碼快速登錄

    本版積分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视频区小说区图片区激情|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顶级aaaaaaaaaaa片| 羞羞漫画喷水漫画yy视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在线看欧美三级中文经典|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啪啪免费小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第四色在线播放|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日本猛少妇色xxxxx猛交|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在线看片二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性色视频在线高清|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大片免费看| 四虎最新免费观看网址| 免费看男阳茎进女阳道动态图|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免费视频|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