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厄爾尼諾事件已達到極強的標準,逼近史上最強!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表示,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至少持續到明年春季,預計在今年11-12月達到峰值,厄爾尼諾的發生有利于我國冬季偏暖。
將持續到明年春天
自2014年5月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水持續偏暖,并一直維持至今。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最近一周,厄爾尼諾綜合區海溫指數超過2.8℃。截至2015年10月底,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累計達到18.4℃,超過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已達到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強度指標大于等于16.6℃)。此前,厄爾尼諾事件在1972-1973年,1982-1983年及1997-1998年也分別達到極強標準。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從今冬至少持續到明年春季,預計在今年11月前中旬左右達到峰值。對于今冬的天氣情況,周兵表示,我國屬于東亞季風氣候,冬季風的強度決定著冷空氣的強弱。今年冬季,受厄爾尼諾影響,冬季風偏弱,有利于我國冬季偏暖。
梅雨期強降雨頻繁
此次厄爾尼諾事件自去年開始后就是一副慢悠悠的“弱勢”狀態,監測顯示,本次事件中途有2次差點就“夭折”了。2014年5月至今年5月,海表溫度異常值為0.7℃,而1997-1998年為1.8℃,同比也是“弱爆了”。但從今年5月起,海表溫度開始“奮起”飆升,目前海溫異常值已經逼近1997-1998年那次,強度相當。
說海溫讓人感受不深,那就說說雨水吧。1998年雨帶集中,那年的洪水不少人仍記憶猶新;而今年雨帶南北擺動幅度較大,相對比較分散,表現為今年梅雨期強降雨頻繁,華北雨季推遲,以及7月份“三臺風共舞”等,這些都與厄爾尼諾相關。
今年4月以來,各種“奇葩”天氣——重度干旱、高溫、暴雨等在全球各地肆虐。據悉,目前非洲多個國家已面臨旱災威脅,埃塞俄比亞北部和蘇丹東部等地區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久旱不雨令印度尼西亞的農作物產量大受威脅。至10月中旬,美國加州干旱造成超過一億棵樹死亡,約占加州森林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