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鼓歌_UW7kY 于 2019-3-5 20:50 編輯
當年璀璨似明珠
680140138617399757.jpg (159.9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0-9 21:33 上傳
翩翩少年四十余, 濟濟同窗數年書。 生龍活虎小字輩, 當年璀璨似明珠。
這首打油詩是我在退休以后回憶少年學生時代的往事而即興所作。
我在徐橋鎮小學就讀的時候同年級有兩個班,我們601班班主任兼語文課教學的是劉臧壽老師。
601班男女共41人。班風一度自由散漫,給班級帶來了壞的名聲。我是自由散漫者之一。
到五年級的時候,劉老師接班。為剎邪氣,他很是威嚴,調皮的我們一下子收斂了許多。如何將這幾個自由散漫的學生引上正軌,劉老師費了不少的心思,他循循善誘,獎優罰劣,善始善終,使我們一伙頑童逐步脫離了痞性,走上了正軌。后來慢慢地我們覺得劉老師和藹可親,由懼怕上升到特喜愛他上的語文課。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少年時期是成長階段,需要精心培養。我們慶幸有這樣一位負責任的園丁精心照料與關愛,同學們的潛能和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以前沒感覺,到五六年級的時候,全班人才象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十分招眼,展示了另類風流。現擷取幾個片段,以饗讀者。
670606930562509113.jpg (53.7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0-9 21:35 上傳
打靶英雄
1964年秋天,我上五年級的時候,全國開始了軍事大比武活動。因為毛主席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全民皆兵”。 在軍事大比武活動的感召下,那時候不管城市、農村,各行各業都要抽調年輕力壯的基干民兵參加比武活動,并且中小學校都要派員去參加訓練比武。我們鎮小學也組成了比武隊,由高年級抽調學生參加,何良明同學是我們501班選中的代表。
良明同學是我的好伙伴。他選拔去參加軍事比武,我既高興又羨慕。他雖個頭不高,但長的圓敦敦、壯實實;加上聰明機靈,學習成績又好,被推薦去參加比武理所當然。不久,全區在徐橋鎮召開軍事比武誓師大會。會后進行游行,我班全體同學去觀看助威。游行隊伍一排排地走過來:先是城鎮男子隊、婦女隊,再是各公社男子隊、婦女隊,最后是少年組。我目睹良明同學披紅掛彩,肩扛小口徑步槍朝我們走來。見此,同學們群情激昂,拍手高喊:“何良明!” “加油!何良明!” “打靶拿第一喲!”喊叫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小小良明滿臉燦爛,惹得街民競相觀看。有的人嘖嘖稱奇“咦!這么小的伢也參加打靶?”有的人認識他,說道“這是紅旗隊何隊長的兒子。”……眾人爭相議論。我們跟著隊伍一直追到上街頭游行結束方止。
游行剛剛結束,同學們將他團團圍住。他臉色發紅,額上沁出汗珠,是高興抑或是激動?他成了全班同學追逐的明星。我們見到真槍好似見到寶物一樣,特別興奮好奇,大家東摸西摸,并追問不停。“良明這槍有子彈嗎?” “子彈能打多遠啊?”大家興致勃勃,嘰喳詢問不止。那一次見到真槍,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
自那次誓師大會后,他每天都抽半天時間去參加謝擊訓練。大概是二個月后傳來喜訊:何良明同學在太湖縣軍事打靶比賽中獲得少年組男子步槍比賽第一名,大紅喜報張貼校門口。良明同學頓時成了打靶英雄,全班同學歡聲雷動,將他團團圍住以示祝賀!
847624667025981794.jpg (68.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0-9 21:36 上傳
金童玉女
小時候,鎮上茶館里經常有說書藝人講古代歷史人物和神話故事,聽的津津有味,其中“金童玉女下凡塵”一語印象深刻。
何謂金童玉女?據傳,金童玉女乃觀音菩薩身邊兩個護法善男善女,他們能為人類帶來福澤和財富,是最吉祥的神靈之一。這是正宗說法。
在幼小的心靈中,我猜想金童玉女應是天神下凡,投胎人間,萬里挑一才能碰到一對,百年難遇啊!
那里料到幼時夢幻在少年成真……記得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眼前一亮,有二位同學頓時幻成現實中的“金童玉女”。男的曰柯強(化名)五官端正,白白凈凈,斯斯文文,頗有翩翩少年風度,恰似“金童”;女的稱吳倩倩(化名),正值總角年齡,齒白唇紅,眉清目秀,笑靨如花。她聰明伶俐,能歌善舞,這不是活生生的“玉女”嗎?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覺告訴我這不是真的。從此他們一對引起了我的關注。
上天對我格外垂青,一度我與“玉女”坐在第三排且同桌,直接感受到“玉女”氣息,只不過我情竇未開,對她只是充滿好感。
到六年級快畢業的時候,喜從天降,太湖縣黃梅劇團到徐小招收演員,“金童玉女”同被選中。這是轟動全校及全鎮的特大新聞,成為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人們都稱他倆是“金童玉女”。有的夸“倩倩這個女伢長的漂亮,能歌善舞,是唱戲的料。”有的贊“柯強長的標志,將來也定有出息。”
當時班上的同學也是喜氣洋洋,感到他倆是班里人才,是班級的榮耀。當然羨慕加嫉妒的也大有人在,這也不奇怪!現實生活不就是強者為王嗎,誰讓他們更勝人一籌呢?我當然也有一絲懷舊心里,覺得身邊活潑可愛的女生突然離去,好似缺失了什么,一種惆悵情愫在心中環繞。
他二人到黃梅劇團后如魚得水,很快擔綱,并進入角色。記得半年后我與幾位男女同學有幸到縣城,大家商議去劇場看一場戲,看看“金童玉女”的表演。也真是不枉此行,那晚演出現代黃梅戲,倩倩同學以青春少女的形象出現,將角色演的活靈活現,贏得了滿場喝彩!我們幾位當然是使勁鼓掌,表達興奮之情。雖未見到“金童”出場演出,不免有小小的遺憾。后來發生“文革”,下放,招工,同學們各奔東西,以后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他們。然而,六七年前,我回徐橋突遇“金童”,模樣無大改變,老同學見面,他對我熱情客氣,因為有事也只是寒暄幾句就道別了。
去年初,有幸在安慶與“玉女”相逢。她雖己退休,仍保持當年的風姿與神采,酒席之間,清歌一曲,搏得滿堂喝彩!她是一位不甘沉淪,勇于進取的女性,退體后在老年大學彈鋼琴,堅持體能鍛煉,再加上手不釋卷,不斷充實自己,活出了精氣神。
13652601727300166.jpg (54.2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0-9 21:35 上傳
書香襲人
到五年級的時候,我感覺班上語文成績的差距越拉越大,每次考試我的語文失分較多是作文沒寫好。
當年班里作文寫得好的有王中華、賀小槐(女)、何良明和江霞林(已逝)同學。班上劉老師每次作文講評都是他們四位輪流坐莊。講評過的作文老師叫我抄到練習薄上,一是保存,二是供全班傳閱學習。這樣做雖然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或叫“潤物細無聲”吧。
我當時寫作文也是不開竅,幾乎無一篇作文得到過高分及講評。我不后悔,仍孜孜以求,到中年在企業從事文秘工作后終悟到老師真傳,就是笨鳥先飛,百折不撓,多寫多看多思,筆耕不綴,終于摸到一些門道。覺得寫作也不是很難,關鍵是你想不想動腦或動手。晚年回憶人生往事或懷念親朋故友,也不失為退休生活的一種選擇!
再敘敘我們班四才子(女):王、賀、何、江。人云“是金子總會發光”,乃至理名言。我們這代人在那個動亂年代雖然中斷了學業,但“四才(女)”由于小學基礎扎實,養成了勤于學習思考的習慣,依舊書香襲人。
王中華同學,先當兵后進大學深造,靠競爭當上了縣政府要員,是政界升起的一顆新星。近聞晚年著書立說,我高山仰止!
賀小槐同學,當年臨畢業以“玉女”形象選拔進太湖縣黃梅劇團,雖沒經藝校培訓,完全靠自己勤奮學習,刻苦練功,在縣劇團大放異彩,的確不易,令人贊嘆!
何良明同學,從小也是萬人矚目的人物,后進太師進修,成了一位教育工作者。退休后不甘寂寞在杭州任教,貢獻余熱并熱心公益,可喜可賀!
江霞林同學,本是一位相貌英俊,滿腹才華的淳樸青年,是“文革“武斗奪去了他年輕的生,令人哀嘆!假如他不死定大有作為。但歷史沒有“假如”,一切皆有定數。對他的了解,大家可參考筆者的記實散文《塵封往事》。此篇文章也是我晚年遲到的祭奠,愿九泉之下他安息!
216389758935699813.jpg (75.8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0-9 21:3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