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id="sskcg"><dd id="sskcg"></dd></input>
  • <abbr id="sskcg"></abbr>
  • <abbr id="sskcg"></abbr>
    <s id="sskcg"><tbody id="sskcg"></tbody></s>
    <abbr id="sskcg"></abbr>
    <table id="sskcg"><tbody id="sskcg"></tbody></table>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散文] 【原創】舊物——斗笠蓑衣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查看4900 | 回復12 | 2016-8-29 18:1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飛翔 于 2016-8-30 08:59 編輯

      我是見過斗笠和蓑衣的。

      對于現在的小孩子來說,可能連斗笠和蓑衣是什么都不知道,因為這兩件東西都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退出了歷史舞臺,我生于八十年代末期,在我的幼年時代,斗笠和蓑衣已經基本上沒有人使用了,幸好它們還沒有老化,也沒有被拋棄,讓我有幸可以目睹它們,只是我看到的是靜止的斗笠和蓑衣,它們通常是被掛在墻上,沉默不語。

      斗笠比帽子大,中間是一個圓錐形,是將成熟竹子劈成竹篾用以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的竹葉或竹篾,并使用絲線固定,可遮陽,也可擋雨,在舊時農村,可以說是家家必備的。蓑衣也是一樣,我所見過的蓑衣,是麻黑色,由棕片縫成,棕片不透水也不透風,可當衣穿,由于最早是用一種名叫“蓑草”的植物編織而成,故名蓑衣。蓑衣一般制成上衣與下裙兩塊,穿在身上勞動十分方便,在過去,是農家不可或缺的好工具。

      斗笠與蓑衣,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兄弟,總是會同時出現在主人的身上,為勞作的主人遮風擋雨。斗笠與蓑衣的原料,不管是竹子竹葉,還是蓑草棕片,都是來自于大自然,是古老的農耕民族在不斷摸索之中所得到的瑰寶。自然的東西,總是那么美好,你瞧那一頂斗笠,被爺爺用了幾十年,竹子的部分都變成了深沉的茶黃色,晶瑩透亮,這是長期使用留下的歲月的痕跡。那頂蓑衣呢,走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依然不改那一身本色,上面的棕毛沒有一絲的脫落,活脫脫的就是一個樸實的莊稼人,平時本分木訥的躲在墻角,到下雨的時候,才想起了它,披起蓑衣,走進雨霧。

      我總覺得,斗笠和蓑衣是那么的具有詩意,我沒有戴過斗笠,也沒有披過蓑衣。我不知道我是哪來的這種想法,是在古裝電視那些戴著斗笠的大俠那些披著蓑衣的隱士嗎?還是在唐詩宋詞的誦讀里,在太白和東坡的韻中?你看,漫天飛雪,荒無人跡的雪野里,那個固執的老頭坐在船頭,披蓑戴笠獨釣寒江,是怎樣一種境界?還有江南春雨中扶犁而耕的農人們,吆喝著老牛,慢悠悠的耕種著歲月,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仿佛穿上了蓑衣戴上了斗笠,人就變得古典了,變得有詩意了,這是為什么呢?哦,它們都太古老了,我們的祖先,就是穿著這樣的裝束走過風風雨雨,漁樵耕讀里,生生不息的,是中華民族不朽的智慧,大自然就像一個慈祥的母親,不僅給了我們糧食和蔬菜,連我們雨天出行的難題都解決了,這一穿一戴,就走過了風雨千年。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化纖用品代替了斗笠和蓑衣,茶黃色麻黑色終究還是太暗,大街上,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雨傘雨衣,從水墨畫直接跳到了絢麗的水彩。這是時代的進步,雨傘和雨衣,給現代人帶來了更大的便利,斗笠和蓑衣退出了歷史舞臺,它們還是安安靜靜的掛在墻邊的角落里,與之前不同的是,下雨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想到它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石鼓歌 | 2016-8-29 18:52:2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通過懷舊來抒發農耕時代的文明,體現了舊物的溫馨和歷史的滄桑。為先生佳作點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莊重 | 2016-8-29 18:53:22 | 只看該作者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對斗笠和蓑衣都是有印象的,不過,這兩樣東西主要在農村用,所以,也沒有細究過,樓主的文章,詳細地介紹了這兩樣雨具的構造和特征,真可謂傳神。
          記得那時在城市,雨具是紙傘和油布傘,一般人家多用紙傘,有錢的人家用油布傘。
          這些物件,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跟著感覺走 | 2016-8-29 20:46:3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斗笠和蓑衣現在農村少數人家還有那2樣。樓主好文章,點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不老松 | 2016-8-30 08:56:2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讀飛翔先生力作《舊物一斗笠,蓑衣》一文,激起我對兒時回憶,放牛娃邊放牛邊玩"粒子",用鵪鶉蛋小一點石籽玩游戲,誰輸了被打手芯,邊打邊唱"穿蓑衣戴斗笠,打板子嗑龜滴,芥菜糟酸咪咪,螞蟻上樹唧夾唧"兒歌,牛在一邊悠閑吃草,放牛娃在盡情玩耍,遠處有穿蓑衣戴斗笠一伙人邊扯稻秧,邊唱山歌,一唱一和,在空曠田野上回蕩,現再不見此時此景,終被時代潮流湮沒,往事只有在夢中尋找,歌聲只有在記憶中耳邊響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不老松 | 2016-8-30 09:04:1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感謝飛翔先生激情文章,點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飛翔 | 2016-8-30 16:59:09 | 只看該作者
    石鼓歌_UW7kY 發表于 2016-8-29 18:52
    通過懷舊來抒發農耕時代的文明,體現了舊物的溫馨和歷史的滄桑。為先生佳作點贊! ...

    謝謝楊先生賞讀惠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飛翔 | 2016-8-30 16:59:27 | 只看該作者
    莊重 發表于 2016-8-29 18:53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對斗笠和蓑衣都是有印象的,不過,這兩樣東西主要在農村用,所以,也沒有細究過 ...

    謝謝莊重先生光臨,問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飛翔 | 2016-8-30 16:59:42 | 只看該作者
    跟著感覺走 發表于 2016-8-29 20:46
    斗笠和蓑衣現在農村少數人家還有那2樣。樓主好文章,點贊。

    謝謝朋友點贊,祝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飛翔 | 2016-8-30 17:00:00 | 只看該作者
    竹子369 發表于 2016-8-30 08:20
    一早看到這篇文章 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卻是,煙雨朦朧的清晨,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田埂放牛的老人 ...

    謝謝老同學賞讀,哈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微信登錄 手機動態碼快速登錄

    本版積分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啊轻点灬大巴太粗太长视频|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麻花传MD034苏蜜清歌|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日韩|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三级自拍视频|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官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黄色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chinese国产一区二区| 一级日本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 欧美BBBWBBWBBWBBW|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日韩影院在线观看| 撅起小屁股扒开调教bl| 小雪把双腿打开给老杨看免费阅读|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射| 欧美人与动交片免费播放| 欧美18videos极品massage|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好|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97纠|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女同疯狂摩擦系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