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樂曲流布沿革情況:十番鑼鼓始于明末,以打擊樂為主,后來逐漸發(fā)展為鑼鼓與絲竹合奏,流行于福建、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漢族民間鼓樂。在我橋鄉(xiāng)地區(qū)十一個村(居)也是世代相傳。至今只有少數(shù)老年人會演奏,未傳授新人,面臨失傳。
二、十番鑼鼓具體介紹
1.所屬樂種:民間打擊樂。
2.表演形式:可在舞臺、廣場固定演奏,也可在行進(jìn)中邊走邊演奏。
3.樂隊構(gòu)成:司鼓、大鑼、大鐃兩副,小鑼、小鈸、馬鑼、嗩吶。
4.排列方式:司鼓居中,其余分列兩旁。
5.使用場合:主要在重大節(jié)日、喜慶或治喪、祭祀中使用。
6.代表性曲目:(一番)二—五槌、(二番)雙五槌、(三番)車工上、(四番)鳳點頭、(五番)鬼推磨、(六番)復(fù)相思、(七番)酒槌、(八番)半邊月、(九番)八哥洗澡、(十番)鬧元宵。
徐橋鎮(zhèn)老年大學(xué)十番鑼鼓隊
13120914370454.jpg (77.51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16-4-21 19:31 上傳
20131141022276345412_副本.jpg (67.25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16-4-21 19:46 上傳
橋東村鑼鼓隊
142508sv7ncauodzdzodzz.jpg (609.6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16-4-21 19:30 上傳
142512aih5qy5gj96igjbj.jpg (828.99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16-4-21 19:30 上傳
|
|